斗牛级驱逐舰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性能突出的舰船,其加点策略需围绕核心战斗属性展开。攻击力是首要强化方向,建议将大部分技术值投入主武器系统,优先提升脉冲炮的伤害输出与冷却缩减。能量武器特性使其对护甲穿透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单发伤害较低,因此需通过技术值强化弥补爆发不足的问题。同时基础命中和暴击率也需适度投入,确保火力稳定性。防护型子型号可选择性强化反导拦截能力,但实战价值需结合编队定位评估。
尽管该舰船定位偏向输出,但16%的基础闪避率在实战中明显不足,建议至少通过技术值将闪避率提升至40%以上。装甲系统可选择性强化中型通用装甲,但需注意技术值分配优先级低于火力系统。突击型子型号可额外强化动力系统,通过提升航速实现战术包抄或撤离。防护型子型号若承担前排职责,则需将护甲值与能量抗性同步强化。
当斗牛作为能量输出核心时,需确保其脉冲炮的冷却时间与舰队攻击节奏匹配。若编队中存在维修舰船,可适当降低生存属性投入比例。与卫士脉冲炮驱逐舰组队时,建议同步强化对大型舰船的命中率。参与侧翼包夹战术时,航速强化优先级高于常规配置。需注意不同子型号的技术值消耗差异,攻击型消耗量显著高于防护型。
主武器系统强化至5级后收益递减明显,应转投辅助系统。能量供给系统建议保持3级基础强化,过高投入会挤占关键属性资源。实战测试表明,当DPM突破10000后,继续强化输出的性价比低于提升生存属性。防护型子型号的反导能力在对抗导弹舰队时具有特殊价值,但常规战斗中可保留技术值。
训练模式可测试不同加点方案对DPM和生存时间的实际影响,建议记录对抗巡洋舰、战列舰等不同目标的毁伤效率。动态调整中需保持主武器系统与能源系统的平衡,避免出现能量过载导致的输出中断。定期分析战斗日志中的伤害构成比,可发现属性强化盲区。斗牛级作为多功能驱逐舰,其加点方案应随版本环境动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