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队伍编队需要围绕四个核心位置展开:输出位、生存位、辅助位和功能位。输出位通常由主C角色担任,负责造成高额伤害,优先选择具备爆发或持续输出能力的角色,如巡猎命途的丹恒或智识命途的希儿。生存位包括治疗和护盾角色,例如丰饶命途的娜塔莎或存护命途的杰帕德,确保队伍在战斗中维持稳定状态。辅助位通过增益效果提升整体输出,同谐命途的布洛妮娅是典型选择,能提供攻击加成和行动提前。功能位则根据敌人特性灵活调整,可选用虚无命途的银狼植入弱点或控制类角色限制敌方行动。
队伍平衡性至关重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角色。输出位与辅助位的搭配需考虑战技点分配,例如高耗点主C需搭配低耗点辅助。生存位的治疗频率和护盾覆盖率直接影响战斗容错率,尤其在高压环境下需优先保证生存能力。功能位的选择需针对关卡机制,例如面对高韧性敌人时,弱点植入或削韧角色能显著提升效率。元素属性克制也应纳入考量,确保队伍能有效应对不同敌人。
嘲讽类角色建议置于队伍边缘(1号或4号位),减少扩散伤害对核心角色的影响。受击回能机制可通过调整站位优化,例如将克拉拉等依赖受击的角色靠近嘲讽位。同速角色出手顺序受站位影响,需根据战术需求调整。辅助和治疗角色通常置于中间位置,避免成为敌方集火目标。
主C应优先提升行迹等级和光锥强化,确保输出能力达标。辅助角色需关键技能解锁,如布洛妮娅的战技解控和终结技增伤。生存角色的装备应侧重生命值和防御属性,功能位则需效果命中等特定属性支持。资源分配需有明确优先级,避免平均主义导致核心角色强度不足。
实战中需根据敌人类型动态调整编队。群体敌人优先选择智识命途角色,单体BOSS则适配巡猎命途。控制类敌人需配备解控辅助,高频攻击敌人则需要双生存位保障。模拟宇宙等特殊玩法可能要求特定命途组合,需提前储备多套编队方案。定期优化角色练度和装备搭配,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战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