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站位位置的设计直接影响战斗策略与角色发挥。1号位至4号位的排列不仅决定行动顺序,还与敌方攻击模式、技能效果范围以及能量回复机制密切相关。编队时需优先考虑角色速度属性,速度较高的角色应靠左站位以确保先手优势,同时需结合敌方攻击类型调整防御型角色的位置。扩散类攻击会波及目标左右两侧角色,因此嘲讽或护盾类角色建议置于最左或最右,以最大限度减少核心输出角色受击概率。
队伍构成需遵循输出、辅助、生存三类角色的平衡搭配。单核心输出阵容通常采用1输出+2辅助+1生存的配置,而双输出阵容则推荐2输出+1辅助+1生存的组合。输出角色优先选择能兼顾单体与群体伤害的类型,辅助角色侧重提供增益效果或削弱敌方能力,生存角色则需根据战场需求选择护盾或治疗专精。属性搭配上应确保队伍覆盖三种以上不同属性,以应对敌方弱点机制。
需要频繁受击触发反击或能量回复的角色,应靠近嘲讽单位站位;治疗类角色则适合与防御单位相邻,既能分摊扩散伤害又能及时提供支援。同速情况下,系统会按站位从左至右判定行动顺序,因此关键技能释放者应适当靠前。部分光锥和遗器效果会改变受击概率,这类装备需与站位调整同步考虑。
面对群体敌人时可将输出角色集中置于中间位,遭遇精英敌人时则需强化两侧防护。自动战斗模式下建议将核心技能释放者放在靠前位置,手动操作时则可利用站位引导敌方攻击路线。每次战斗后应复盘受击分布与能量循环效率,持续优化位置排列。
最终编队效果取决于角色练度、装备适配与站位策略的三重协调。没有绝对完美的站位模板,需通过大量实战测试寻找最适合当前角色库的排列组合。随着游戏进程推进,原先有效的站位可能因新角色加入或敌人变化而需要重构,保持灵活的编队思维比机械套用攻略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