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鱼雷是无尽的拉格朗日中由雷火科技工业集团研发的高伤害武器系统,主要装配于卡利斯托集束鱼雷袭击舰等舰船。该武器单发伤害可达350,采用4×8攻击模式,32秒攻击间隔,每分钟理论输出超过2.2万点,对巡洋舰、战列舰等大型目标具有显著杀伤效果。其技术特点在于多弹头集束设计,即使部分弹头被拦截或未命中,仍能保持可观的伤害效率。
雷火鱼雷的战术定位属于后排输出型武器,通常部署在舰队阵型的后方位置。这种部署方式使其能够规避前线交火区域,配合防空型舰船可进一步提升生存能力。该武器系统存在两种强化路线:针对巡洋舰的集束鱼雷型和专精对战列舰的对舰型。前者通过增加弹头数量实现饱和攻击,后者则采用高单发伤害模式,但容错率较低,需要更精准的命中计算。
雷火鱼雷系统的加点策略需根据作战需求调整。核心强化项目包括伤害提升、冷却缩减、命中率提高及反拦截能力。策略技能目标为巡洋舰时伤害提升60%是必选项,能大幅增强对特定目标的杀伤力。通用系统建议优先选择冷却和命中属性,确保输出稳定性和攻击频率。命中属性的价值随战场环境变化,在敌方拦截舰较多的区域需重点强化。
实战中雷火鱼雷舰需要与其他舰船形成战术配合。理想配置应包括前排防御舰船承担伤害,中排辅助舰提供增益效果,后排则由雷火鱼雷舰负责主力输出。这种铁三角阵型能最大化发挥雷火鱼雷的火力优势。同时要注意敌方护航艇和战斗机的威胁,它们可能绕过前排直接攻击后排鱼雷舰,因此必须配置足够的防空力量。
从发展历史看,雷火科技工业集团在星际战争时期就专注于导弹和鱼雷武器的研发,其产品以高毁伤效能著称。雷火鱼雷继承了这一技术传统,在战后星系开拓时代仍保持重要地位。该武器的制造需要较高资源投入,但一旦形成战斗力,就能在舰队对决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后期攻坚战的可靠选择。